《忏悔录》读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忏悔录》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忏悔录》读书心得1一个伟大的人不仅在于其思想伟岸更在于其人格高尚。
读完《忏悔录》我不评价卢梭的思想怎样,只想说一下让·雅克·卢梭这个人。
他从一个普通学徒到成为影响整个欧洲思想启蒙的巨人。这其中有太多太多的心酸和无助!?直致风烛残年的晚年还被众多欧洲国家驱逐,离群索居、流离失所。只因真理在成为真理之前,需要通过迫害和残忍加以检验和蕴酿。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
1、一个心思澄明的人用真诚的笔记录了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尽管这一生走来经历了太多苦难,却简单直率。没有丝毫隐晦,也没有对迫害自己的人恶意谩骂和故意诽谤。这也是此书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2、这本记录了让雅克从一个社会底层一步一步进入上流社会的经历。你不禁会疑惑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普通人走向影响整个欧洲思想发展历程?这是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让·雅克只是跟随命运之神的引领,不断地思索,不断地阅读并且不安于现状,终究成就了其伟岸的一生。看到市场上“普通人也可以成功”的成功学鸡汤,不禁哑然。但幼年时的我也曾将成功学的律条作为自己走向人生巅峰的不二法门。二十多年的学习后,逐渐沉淀出一条自己的真理:普通人走好自己的一生就是最大的成功。不用刻意追逐所谓的名利,将当下的事做好,无愧于心,无愧于人,这就是普通人的成功。
3、让·雅克·卢梭在人生的后半段一直被别有用心者迫害。别有用心者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利用“群氓”这个威力巨大的工具,多么像我国在__时期发生的事件啊!群氓,也是一个善良的群体,只是在正义和良知面前显得如此木讷,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自己也曾被利用,也曾被以维护公众利益之名鼓动,而做一些比流氓更为可怕的事情。
读本书之后希望未来自己多加阅读,淬炼明辨是非的双眼,用理性来看待这个氤氲迷茫的世界。不求看得多么透彻,但求用微弱的理智看穿事情的真实面貌。
《忏悔录》读书心得2昨日躺在床上读完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托尔斯泰最终在寻求人生的意义中转向了他一度丢弃的宗教。他试图用理性去探寻人生的意义,“人生有什么意义?如何处理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时间的反差所带来的苦闷?”——“生命是没有意义的,非理性的,应该抛弃。”他不满这样的答案,认为一定是哪个地方出错了。后来,在一段苦闷和绝望之后,他意识到通过理性去寻求人生的意义是错误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就好像当我们在解一道方程,然而最终却得出了“0=0”“生命是毫无意义的”这样的恒等式。意义是自己赋予的,而他又重新回到了宗教里,即使他逼迫自己去相信上帝的存在——而我也怀疑经过如此一番宗教是否真的能让他赋予自己人生以意义。
最初在他的生活圈子里,那些所谓宣称自己信教的人往往却最没有信徒应该具有的谦卑、善良的气质,托尔斯泰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信徒们的生活方式与他们的信仰的截然对立,然而当他将目光转向劳动阶层,渐渐将自己从独处的生活环境中走出来融入到劳动阶层中,他却发现劳动阶层的人们用他们的全部生活去验证他们的信仰并赋予他们生活以意义,那些劳动的人们的生活大多充满了贫困、病痛和不幸,然而依然笃信福祉,笃信上帝。他发现自己是如此的狂妄,“竟然轻易否定了人类所有的努力,妄图单枪匹马,以我自己的`方式推倒一切重来。”在托尔斯泰看来,劳动阶层、那些创造了生命的人的活动,成了唯一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而寄生虫如他,不仅没有通过劳作去维持自己的生存,而一直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他渐渐意识到只有劳动人民的生活才可以去阐释、验证他们所赋予的意义,而他如今所寄生的这个阶级,“我们赖以生活的奢华使我们根本无法了解生活。我知道,要想真正理解生活,必须了解的不是我们这些少数寄生虫的生活,而是朴素的劳动阶层的生活,以及他们赋予生活的意义。”
并非所有的劳动阶级都如托尔斯泰所言那般虔信宗教,在苦难、贫穷、病痛中保持一颗平静祥和祈福的心,更多的时候,至少在我看来,却是一种坚忍,即使日子实在困难捉襟见肘,强忍着苦难依旧生活。是的,在穷人的生活中,除了每天劳累归来之后有家人体贴妻儿同桌的短暂温馨,大多数时候是无尽的劳作和汗水。如何赋予生活以意义是极为私人的内在行为,其中的艰辛苦涩并非如此简单概述的。
《忏悔录》读书心得3《忏悔录》在“书页上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时候就震惊了全人类——因为它的思考、真诚和那些不加掩饰的人类的缺点”。——马克思(德)
我总认为伟大艺术家们的心是真挚、透明的,是能够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彼此相通的。我不是艺术家,可我有一颗很艺术的心。读伟大作家的书,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和作家的灵魂是如此的和谐。时间算什么,它终究无法隔断通过书籍传递着的心与心的交流。让雅克卢梭距离现在有两百多年了,我刚刚读完他的《忏悔录》,心却还没有从他的灵魂深处走出来。我一边独自散步在喧哗的大街上,一边思索着卢梭,感知着卢梭。
作者所描绘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肖像”,“是依照人物的真实形象及全部真实情况一丝不苟地描绘而成的。”看过不少的自传性质的书,但都觉得很私人,即使很真诚地披露了自己的某些缺点,但引不起我的共鸣、也就是说他(她)的缺点不具有共性;或者书中的真诚是变相的炫耀,令人不舒服;或者根本就没有勇气去真诚,思考也没有深度,只在哗众取宠;或者就是钻进个人的狭小的天地,不注意读者的感受,等等。
反正,很难有哪一部作品能如此打动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鸣,每每有感同身受之感。他所披露的缺点我也大多数是有的,也许他的经历和我不同,这都没关系,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碰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是大同小异的。
或许通过再读《忏悔录》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扩大视野等意想不到的好处。
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读他就是读我自己,虽然我不具有他的才华,但我有他的缺点,这无疑对我更具有意义。
《忏悔录》读书心得4不管一个人有多聪明,他终究会死。他将永远保持沉默,化为尘土。不管他有多伟大,在死亡面前众生平等。那么,生命的意义何在?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爱因斯坦的儿子曾经说过:“活着的意义在于找到生活的意义。”我想知道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什么?
《忏悔录》被誉为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另外两个来自卢梭和圣奥古斯丁),是俄罗斯文学巨子托尔斯泰的一次精神探索之旅,他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名著而闻名。
作者先回顾了他的生命:出生在贵族家庭,童年父母去世后,在没有方向,质疑宗教优越的环境长大,上大学,加入军队,加入一个作家,成家立业,财富等等都有后,到中年精神 ……此处隐藏819个字……悔和剖析。如对他16岁时和小伙伴去偷邻居家树上的梨,他对此的反思是:“我并不贪图这些果子,因为我有很多更好的。我把这些果子偷到后就丢掉,我偷窃只是为了品尝偷窃的罪恶感,享受犯罪的的乐趣”。偷窃并不为东西本身,反而是为了从中感受一种乐趣,年少的人有这种心理也很正常。据说,国外有明星也喜欢到超市偷小东西,也是为了享受偷的乐趣,倒是蛮有趣的。有人说是明星变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明星也有孩子似的心态。而且从对这个事情分析来看也蛮有意思。在超市偷小东西,没被抓会有成功的感觉,被抓到了罚点款也够不上犯罪,反正明星也不缺那几个钱。明星也挺会算计的。这种算计跟少年的算计一样。奥古斯丁说:“在这次偷窃中,我究竟享受到什么乐趣?难道是我在恶意地模仿卓越的天主吗?其实,原因在于我没有能力违反法律,我只想拥有囚徒做禁止之事的快乐,得到一种欺骗性的感觉,而且在犯罪之后还不会立刻得到惩罚。”这种偷窃,很可能不会受到惩罚,即使受到惩罚也很小,足可以承受,但却大大满足了少年或者明星们的敢犯罪的感觉,获得敢做常人不敢做的快乐感觉。所以这些看似无理或正常人看来不值得的事情,其实也隐藏着他们的一种智慧的算计。
奥古斯丁对自己少年透彻的心理还分析说“如果我只享受偷吃果子的乐趣,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没有必要在同伴面前做。所以我的乐趣不在果子而在罪恶,在于多人合作完成的犯罪行为”。哈哈,奥古斯丁真的是一个相当透彻的心理分析师,对自己少年的行为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而且那么合情合理。看过苏童的《刺青时代》,那些少年成立帮派,打打杀杀,甚至死都不怕,其实也有类似的心理,实际的物质利益反倒是不重要的。
奥古斯丁分析自己是为了忏悔,为了让自己心灵纯洁,为了让自己彻底的心向天主。他为这段生活作了总结性发言“”这些丑陋不堪的事,我也不愿再去想它了。我现在需要的是你,我的天主,你拥有正义和纯洁,在你左右才能享受无比安宁的幸福生活。谁投入你的怀抱,谁就不再忧虑,就可以在至善中享受完美的生活。可是我年轻时远离了你,远离了你的支持,误入歧途。”对奥古斯丁对自我的分析我还是很佩服的,不过我不喜欢他的结论和目的。我的分析和结论是什么呢?我觉得人的成长是一个历程,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奥古斯丁少年时的偷窃和反叛,从某个角度来是也是他成长的一个过程。也许他从小一番风顺,从小就听从母亲的教导,而且如他长大后那样心灵上皈依了万能和至善的主,也许奥古斯丁如许多人那样反倒一生默默无名,也没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呢?也难以有这样一种透彻心灵的认识。
《忏悔录》读书心得7《忏悔录》是法国作家卢梭的个人传记。作者倾其思想,坦露着一颗透明的灵魂来书写他人生的点点滴滴与坎坎坷坷的。他的文字带着一股巨大的热忱引你进入他内心世界。他用自己的语言渲泻出他的渴望,他的追求;也用常人不可及的大胆表白,剖析自我人性,自我情感。
卢梭的童年既是悲哀的,又是幸运的。他刚出生,母亲便因难产而死亡,父亲由此对他又怜又恨。他的父亲伊萨克与他母亲苏萨娜自小青梅竹马,感情笃深。父亲自失去爱妻后,每每从他的身上找寻妻子的影子,常情不自禁地拥抱幼小的他而泪眼朦胧。父亲几乎把全部的爱给予了他。这位身为宫廷钟表匠的父亲,不仅有英俊的外表和过人的手艺,还特别喜欢读书。在卢梭五、六岁时,他把他妻子生前的藏书全部拿出,拣出书来一段段读给卢梭听,然后轮流阅读,直到夜晚,通宵达旦的看书。父亲用这种方式忘却丧偶之痛,无意中给卢梭营造出一个读书的环境,以至于童年的卢梭到了无书不能眠的地步。父亲以读书为游戏打发时日的作法,给卢梭早期心灵注入了知识的芳香,这种无为而治也催发他心智过早的比别的小孩成熟。他的姑姑十分爱好音乐,这又让他多了一种喜好。也许秉承了他母亲的温柔与聪慧,加上他父亲与姑姑的无比关爱,卢梭自小性情温和,很逗大人喜欢。
读到一些细腻而深刻的情节,感受他成长中的开心与苦恼,一个鲜活、丰满的卢梭形象跃然出纸而呈现在你眼前,是那样的真切、朴实而又厚深。谈到卢梭不能不提到华伦夫人。如果没有这个杰出的女性慷慨仁慈的培养和经济支持,历史上就不会有这位卢梭。他在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并写作。年长卢梭11岁的华伦夫人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她很年轻的时候就结了婚,婚姻并不美满。风姿绰约的华伦夫人是一个有非凡智慧的女人,她成了卢梭的庇护人、老师、情人及知心的朋友。
《忏悔录》是我接触过的最勇敢、最真诚、最“暴露隐私”的书。卢梭的为人向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
《忏悔录》读书心得8再一次回归假期生活,我从书架上取下了这本卢梭的《忏悔录》,书籍是上个假期时购买的,当时的我忙于其他事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如今已经忘记了初始购买它的想法,但脑海中仍记得作者下在开篇的那段话“看他敢不敢说‘我比这个人好’”。
书中卢梭直面的剖析了自己,尽可能客观的回顾并且反思了自己从出身背景到晚年的一系列生活,不论是犯错或是骄傲。他将自己赤裸的展示在每一个读者的面前,有些执着、有些无畏,就像他书中说的那样“没有可憎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在蜗居在家的这些日子里,我也反复的思考着这个观点,没有人不会犯错,没有人不会懒惰,没有人未曾出现过坏的想法,无论你是谁你都可能会出现过让你悔恨,让你痛苦,令你执着,放不下的事情。
前天的时候,我追完了前段时间大火的一部剧《香蜜沉沉烬如霜》这部剧按照此书的想法来看的话会很有意思,剧中的各大主人公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犯错,但这个犯错只是相对的,相对于事态发展而背的,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努力的做自己,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
其实前段时候,我常常会感到痛苦,痛苦于知晓自己为展现出的潜能而却无作为,仍旧一拖再拖的坏习惯,而实际上我一直都在逃避,逃避着面对自己的拖延,逃避着面对此后的责任,这件事情困惑了我很久,困惑到折磨,折磨成痛苦,后来我开始寻找外界的帮助,但我性格或许是有些缺陷,或许是与他人不相仿。我很本能的排斥着向外诉说这个行为,并且我也很清楚,朋友的安慰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有效的举措,只会让我更加徒增负担。
而后偶然的听到了两个观点,其中一个是说,人的每一个情感都是真实存在的,无论它是否被我压抑了,或是被我厌弃了、排斥着,它都是真实存在的,他都是会正常化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会可能出现的,无论什么情绪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接下来怎么看待它,解决它。
第二个观点就更为重要,无论多么努力的一个人,感到疲惫都是真实的,没有人是永动机,在休息的时候。理应全部放心的躺下去,因为我知道、我坚信、并且我也可以做到,我在之后会更为充沛的力量再次站起,创造更多的价值。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的不足,但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远远超过了书本本身的价值,让我开始重新看待真诚,我可以开始放下一些过去不知名不所谓的倔强与坚持,让我的未来,可以更加松弛且自信有思想的独立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