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1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录音;小记录表6张;小昆虫4只为一组共6组;保护色前期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怎么玩?(一个人抓,其余人躲)
2.有一些昆虫想和你们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认识他们吗?
3.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认识昆虫。(蝴蝶、瓢虫、蚱蜢、知了、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节)
二、基础部分
(一)昆虫捉迷藏
⒈你们现在都认识了这些昆虫,那让我们来找一找吧!
⒉找昆虫
⑴(出示图二)谁躲在了这里?花螳螂为什么躲在这里?(看看它的颜色,花的颜色:花螳螂的颜色和花的颜色一样,这样子不容易被发现)哦!花螳螂是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什么事保护色呢?(这种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自我保护的方法就叫做保护色)
⑵还有许多昆虫也藏了起来,你看看这幅图上藏了哪一只昆虫?(出示木枝节)
木枝节为什么要躲在树枝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所以藏在树枝里不容易被人发现)
总结:原来木枝节也跟花螳螂一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⑶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那还有一只昆虫也藏了起来,你们找到它了吗?(出示枯叶蝶)
枯叶蝶为什么要躲在树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像枯叶,躲在树上就不容易发现)
总结:原来,枯叶蝶也藏在了与自己颜色、形状相近的地方,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⒊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保护色?(利用与自己颜色、形状先近的地方躲避敌人叫做保护色)
⒋其实,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昆虫可不仅仅只有花螳螂、枯叶蝶和木枝节,还有一些昆虫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你看!它是谁呀?(纺织娘、尺蠖)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
(二)帮助昆虫藏一藏
⒈还有一些昆虫不知道自己该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一起帮它们藏一藏好吗?
介绍操作方法:我在后面桌子上分别放了一张记录表和一些小昆虫,待会每张桌子坐四个小朋友,然后这四个小朋友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一起合作帮这些小昆虫找一找最合适它们的隐藏地方。操作前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录表:这一栏表示什么?(隐藏的地方)那么另外一栏就请你贴上隐藏在这的昆虫。昆虫后面我贴了双面胶,待会把双面胶拨下来后请你放在盒子里就行了。行动!
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⒊评价:谁来介绍一下?这是谁?为什么躲在这里?能不能躲在其他地方?为什么?(颜色相近的地方都可以用来躲藏)
总结:原来,你们都是利用保护色的方法帮小昆虫们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的。
三、本领迁移
⒈(过度)其实,除了一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之外,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好吗?
⒉(播放动物图片)
⑴狮子:这是谁,它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⑵猫头鹰:你看谁藏在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⑶雷鸟:这又是谁?它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雪地的颜色和自己的颜色相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我们的雷鸟可厉害了,它还能根据季节的变化改变自己身上的颜色呢!冬天的时候它的羽毛是白色的,可是到了夏天它的羽毛又变成了与周围颜色一样的颜色呢!
⒊那我们人又是怎样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呢?(出示图片)(看看衣服、脸上的颜色和周围的颜色怎么样?)哦!他们为什么要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四、活动延伸
⒈其实,我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也可以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谁愿意说说你想躲在哪里,为什么?
⒉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有空的时候就来用保护色的方法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头到尾,幼儿的参与性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再次利用游戏将本节活动的核心内容提升,并与开头的游戏相呼应,使幼儿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下达到了预设目标要求。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当然,在活动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在活动过程中,我总是急切地想告诉幼儿答案,没有让幼儿尽情地回答;环节设计方面,感觉还是不够新颖,这些都需要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继续完善。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2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儿童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被动地获得一些科学真理,而在于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儿童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儿童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教师应把儿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进两者的联系和发展。在科学教育中,教师主要采用观察、提问、游戏等手段了解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考虑如何在儿童前概念的基础上创设问题、引导发现,使儿童逐步掌握科学概念。
实施策略:
昆虫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小动物,幼儿充满好奇,但对昆虫赖以生存的自我保护方法了解较少,为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感知动物生存的奇妙,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前期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以收集资料、操作调查表的形式对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经验储备。然后通过同伴间的经验分享、师幼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判断,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来“猜测”,并通过观看课件、视频验证猜测结果,从中整合认知经验、激发思维活力。最后,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昆虫小侦探”,让幼儿在看一看、藏一藏、找一找的游戏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竹节虫、螳螂等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理解“保护色”“拟态”的含义。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兴趣,感受动物生存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动物自我保护调查表》,对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2、材料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操作卡、仿真昆虫、游戏场景(大树、 ……此处隐藏2228个字……,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藏有螳螂、蝴蝶、蚂蚱等昆虫的花草丛。
2、《昆虫躲猫猫》图片。
3、《春天》的音乐,昆虫头饰若干,小鸟头饰一个。
活动重点:
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活动难点:
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活动过程:
1、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
教师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亲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必须要隐藏好。
2、探究、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找找、说说
①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藏在花草丛中的昆虫。
②请幼儿说说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讨论为什么这些昆虫藏在和身体颜色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昆虫以及与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2)看看、听听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枯叶蝶、竹节虫、兰花螳螂等昆虫是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
(3)找找、认认
①教师出示《昆虫躲猫猫》大图片,请幼儿寻找图中已经认识的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
②请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其他昆虫,拓展幼儿关于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经验。
3、游戏《小鸟和小虫》,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
教师带领幼儿玩“小虫和小鸟”的游戏,鼓励幼儿将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游戏中。
延伸活动:
激发幼儿继续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1、鼓励幼儿和家长收集关于动物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图片、图书、影像等资料。
2、鼓励幼儿通过向家长、教师请教或观看图书、影像等途径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动物保护色原理”的应用。
3、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昆虫。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5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录音;小记录表6张;小昆虫4只为一组共6组;保护色前期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怎么玩?(一个人抓,其余人躲)
2.有一些昆虫想和你们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认识他们吗?
3.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认识昆虫。(蝴蝶、瓢虫、蚱蜢、知了、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节)
二、基础部分
(一)昆虫捉迷藏
⒈你们现在都认识了这些昆虫,那让我们来找一找吧!
⒉找昆虫
⑴(出示图二)谁躲在了这里?花螳螂为什么躲在这里?(看看它的颜色,花的颜色:花螳螂的颜色和花的颜色一样,这样子不容易被发现)哦!花螳螂是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什么事保护色呢?(这种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自我保护的方法就叫做保护色)
⑵还有许多昆虫也藏了起来,你看看这幅图上藏了哪一只昆虫?(出示木枝节)
木枝节为什么要躲在树枝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所以藏在树枝里不容易被人发现)
总结:原来木枝节也跟花螳螂一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⑶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那还有一只昆虫也藏了起来,你们找到它了吗?(出示枯叶蝶)
枯叶蝶为什么要躲在树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像枯叶,躲在树上就不容易发现)
总结:原来,枯叶蝶也藏在了与自己颜色、形状相近的地方,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⒊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保护色?(利用与自己颜色、形状先近的地方躲避敌人叫做保护色)
⒋其实,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昆虫可不仅仅只有花螳螂、枯叶蝶和木枝节,还有一些昆虫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你看!它是谁呀?(纺织娘、尺蠖)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
(二)帮助昆虫藏一藏
⒈还有一些昆虫不知道自己该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一起帮它们藏一藏好吗?
介绍操作方法:我在后面桌子上分别放了一张记录表和一些小昆虫,待会每张桌子坐四个小朋友,然后这四个小朋友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一起合作帮这些小昆虫找一找最合适它们的隐藏地方。操作前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录表:这一栏表示什么?(隐藏的地方)那么另外一栏就请你贴上隐藏在这的昆虫。昆虫后面我贴了双面胶,待会把双面胶拨下来后请你放在盒子里就行了。行动!
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⒊评价:谁来介绍一下?这是谁?为什么躲在这里?能不能躲在其他地方?为什么?(颜色相近的地方都可以用来躲藏)
总结:原来,你们都是利用保护色的方法帮小昆虫们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的。
三、本领迁移
⒈(过度)其实,除了一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之外,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好吗?
⒉(播放动物图片)
⑴狮子:这是谁,它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⑵猫头鹰:你看谁藏在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⑶雷鸟:这又是谁?它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雪地的颜色和自己的颜色相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我们的雷鸟可厉害了,它还能根据季节的变化改变自己身上的颜色呢!冬天的时候它的羽毛是白色的,可是到了夏天它的羽毛又变成了与周围颜色一样的颜色呢!
⒊那我们人又是怎样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呢?(出示图片)(看看衣服、脸上的颜色和周围的颜色怎么样?)哦!他们为什么要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四、活动延伸
⒈其实,我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也可以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谁愿意说说你想躲在哪里,为什么?
⒉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有空的时候就来用保护色的方法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头到尾,幼儿的参与性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再次利用游戏将本节活动的核心内容提升,并与开头的游戏相呼应,使幼儿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下达到了预设目标要求。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当然,在活动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在活动过程中,我总是急切地想告诉幼儿答案,没有让幼儿尽情地回答;环节设计方面,感觉还是不够新颖,这些都需要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继续完善。